top of page



香港鬼怪發明《碟仙圖》,東西文化交融的珍稀見證
你還記得那張泛黃的《碟仙圖》嗎?昔年的香港,滿街眼見霓虹燈與街頭小販,也有這樣一張張神秘紙張廣為人知,在城市角落流轉,在學校課室浮現,成為人們對未知世界的一點探索與寄望。 《碟仙圖》的發明,正是起源自1930年代的香港,留德香港學生模仿西方的「通靈板」(Ouija Board),混合了中式神祇與道教符號,由木變紙,方變圓,出現像《碟仙圖》這種結合實用與故事的圖冊。
3月21日


新聞專業的建立與失落:美國為了打贏冷戰,竟然令香港人學懂寫新聞?
新聞專業的誕生,從來都與權力鬥爭密不可分。今日我們談論新聞自由的喪失,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:香港曾經的新聞專業是如何建立的? 《文化冷戰與知識外交:美國戰略與東亞方針》提供的啟示,指出這與冷戰時期的美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。
3月20日


曾被批「宣揚絕望」的電影《十年》,如何預言了香港未來?
2015年,一部名不見經傳的小成本電影《十年》,靜靜上映。沒有人預料,它會在香港社會激起如此巨大漣漪,更沒有人想到,它會奪得當年香港電影金像獎「最佳電影」,成為影壇焦點。 這部電影,由五位導演合力完成,五個短篇故事,各自描繪「十年後」的香港。那時,我們或許以為這些情節只是過火的虛構,如今站在2025年的門口,才驚覺,當日的預言,一幕幕已在眼前上演。
3月20日


香港電影衝出本土,掀起冷戰背景國際的功夫熱潮
你曾想像過,一部功夫片如何從香港紅到美國,再回過頭來形塑亞洲電影的未來嗎?國際巨星李小龍、成龍在什麼社會背景之下紅到美國? 電影如今是我們日常娛樂的一部分,但這些看似純粹的娛樂作品,背後往往牽動著國際政治、文化輸出,甚至是看不見硝煙的「冷戰」。
3月19日


日治時期都要交差餉?三年零八個月的「家屋所有權登錄申請書」
三年零八個月裡面,你,仍然要交稅。 昭和十七年(1942年)八月三十一日,來自廣東省東莞縣的溫建開先生向「香港占領地總督部家屋登錄所」登記他擁有的一處物業,他的這處物業,位於筲箕灣東大街113號,土地面積64坪,建築面積180坪,被登記為商店。這份申請書,還注明了香港日治時期首任總督磯谷廉介的大名。
3月19日


香港雜誌改變華語世界?中美角力的文化冷戰
一本香港出版的雜誌,如何成為冷戰時代中美角力的利器,甚至改變亞洲華人的思想軌跡嗎? 這不是虛構情節,而是《今日世界》真實的歷史。從1950年代開始,這本印刷精美、內容多元的雜誌,一度風靡整個華語世界,成為香港人案頭的熱門讀物,甚至影響遠至東南亞、美加與歐洲的海外華人社群。
3月18日


白韻琴如何顛倒眾生?寫真集的性感與智慧
白韻琴,怎樣在香港七、八十年代顛倒眾生,解答情與性的問題? 「寫真對我而言,是Positive的!」「身體是乾淨的,污俗的是思想。」
3月18日


沒有香港,就沒有張愛玲翻譯的《老人與海》
所謂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,從來都不是誇下海口的宣傳口號,卻連一個活動都搞不好。真正的文化需要虛懷若谷,需要時間慢慢培植。 就像冷戰時期,華文世界首本《老人與海》(The Old Man and the Sea)的翻譯,就是由美國新聞處資助香港出版社發行,而譯者正是如今公認華文名家經典的張愛玲。
3月17日


「英屬香港最後的自由空氣」,致那些已經消逝的世代
在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的一 隅 ,靜靜擺放著一個罐頭,看起來有些普通。但當我們拿著細看,卻會發現它承載著香港歷史的重要一刻。這罐頭裝的不是食物,而是「英屬香港最後的自由空氣」。 1997年,香港主權移交的時刻即將來臨,兩位在港生活多年的外籍商人靈機一動,創造了這款「罐裝空氣」,希望最直接地記錄英國管治的終結。
3月17日


冷戰時期的香港雜誌,怎樣影響一代又一代的海外華人?
你有想像過,香港出版的刊物曾經深刻地影響一代海外華人嗎? 或許很難。我們活在網路電子化的世代,紙本刊物日漸式微,獲得資訊的渠道已經由報紙雜誌,轉移到社交媒體、論壇等平台。但網路普及不過三、四十年,在這之前,實體刊物的出版掌握了流量、話語權,形塑無數人的話題、想法。
3月16日


六七不是暴動?左派組織《我們必勝 港英必敗》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
在許多香港人的記憶,1967年往往連結到「暴動」,是左派失控、暴力升級的失敗革命。 但對當時的左派,1967年意味一場反抗殖民壓迫的「抗英鬥爭」。這些記述,至今已經相當少見。 大公報報社在當年11月刊行的《我們必勝 港英必敗》,這本如今極為珍稀、價值不菲的書籍,正是這場歷史事件的即時見證,反映了左派如何詮釋這場運動的觀點。
3月15日


新香港再無特殊待遇,回首冷戰時期曾在國際佔一席位的香港
在新香港的當下,愈是失去什麼,愈要大聲要求,如同政府不斷高呼要成為XX國際交流中心,偏偏事與願違,連辦一場「世界格蘭披治桌球大獎賽」,都要趕客離場,向國際宣示香港已經不再「世界」。 自2020年7月,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《香港自治法案》(Hong Kong Autonomy...
3月14日


一九四五緣起
本來,這不過是家中「有人」勒令要清書的私事。但當我和同事商量租倉放書時,他們卻出奇地雀躍,覺得可以索性正式做一個有規模、有特色的私人圖書館,讓圖書館的會員可以參與分享收藏,也可以讓公眾接觸到有關文獻的知識:「剩係自己一個人睇,實在太浪費,何況你可能根本無時間睇。」...
3月3日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