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國際圖書典藏館五月線上策展專題:「香港移民及商人」


ree

一些香港昔日行業的術語:買辦、大孖沙、大班等等,隨着香港角色和氣氛的轉變,好像漸漸消失在我們眼前。然而,這些術語都是昔日香港的重要見證人,見證香港移民和商人的誕生。「壹玖肆伍・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」五月以「香港移民和商人」為主題,回顧香港怎樣從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,在一百多年後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商業城市。


自1841年起,英國開始在香港拍賣土地,起初拍賣的土地集中在中環、灣仔、銅鑼灣沿岸一帶,商人利用這些土地,發展成為他們的商業王國,不少商業王國都稱為「洋行」,其中包括:顛地洋行(又稱寶順洋行)、渣甸洋行(現稱怡和洋行)、太古洋行等等,還有布力架公司、嘉道理家族,對香港供電和酒店業都有莫大影響。隨着商人發展香港的業務,還建立龐大的船隊,運送貨物,展開遠渡重洋的環球旅程,為其商業王國樹立一面旗幟,是為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。

要讀取更多嗎?

訂閱 glocalhongkonglibrary.com 持續閱讀此專屬文章。

© 2025 by Glocal Hong Kong Library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YouTube
  • Patreon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