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冷戰下的筆墨人生:《萬竹樓隨筆》與文人的堅持


ree

你還記得中學時老師讓你寫「隨筆」的功課嗎?那種「為賦新詞強說愁」的感覺,曾令不少人對這種文體留下深刻印象。但在1950年代香港,有一本書的隨筆,不止是抒發感慨,更是一場歷史與時局交錯下的文字戰——這,就是左舜生的《萬竹樓隨筆》。


萬竹樓的由來,源於抗戰時期,左舜生在家園外見萬竿竹影搖曳,便以「萬竹樓」為書齋之名。「萬」是虛數,象徵無限,也代表作者對天地萬象的觀照與包容。為了完成這本《萬竹樓隨筆》,左舜生可謂嘔心瀝血。在書成之際,他因胃出血而住進法國醫院兩週,出院後便馬不停蹄校對文稿,展現出對這本書的無比重視。

要讀取更多嗎?

訂閱 glocalhongkonglibrary.com 持續閱讀此專屬文章。

© 2025 by Glocal Hong Kong Library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YouTube
  • Patreon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