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

認識《在中國的影子下:美國對香港的外交政策1945-1972》/柴宇瀚
不少人以為美國在20世紀之後,才慢慢涉足香港,成為部份人心目中的「外國勢力」。細讀葉霖的《在中國的影子下:美國對香港的外交政策1945-1972》,就會明白這些想法是大錯特錯的。雖說著作是研究1945-1972年為主,但是研究範圍也包括香港開埠初期。且看葉霖以下見解。...
2天前


從《電影與文化冷戰》回顧香港電影業發展的契機/柴宇瀚
最近香港的戲院雪崩式結業,令人回味昔日香港盛極一時的演藝界,回顧電影業的光芒。電影是不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,包括電懋、邵氏、亞洲影業一系列的製作,曾經令不少影迷如痴如醉,瘋魔亞洲各地。意想不到的是,原來昔日的香港電影在國際局勢影響下,與美國政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,《電影與文化冷...
6月27日


回顧香港與美國的關係-《孫逸仙傳記》再探/柴宇瀚
中國人前往美國,不論是在19世紀,還是在2025年,都會有一定難度,昔日受到很多經濟、交通等因素影響,今日或會受到經濟、政治等因素影響。可是,以孫中山為例,在一百多年前能夠突破重重障礙,既能夠前往美國,也能夠前往香港,令孫中山掌握整個世界的變化,不受思想局限,令其一生受用無...
6月25日


中美之間的凝視:讀伍廷芳如何理解現代國家
香港與美國曾經如何彼此觀照?
6月18日


從1912年的《孫逸仙傳記》,重思香港與美國關係
孫中山是誰?在中國,他被尊為「國父」;在香港,他是養成志業、投身革命的起點;而在美國,他曾是遊走僑界、募款宣傳的奔走者。但在二十世紀初的美國人眼中,這位中國革命者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? 《孫逸仙傳記》( Sun Yat-Sen and the Chinese Republic...
6月17日


圖書典藏館六月線上策展專題:「香港與美國關係」
香港學生昔日取得外國的獎學金,或會被譽為「天之驕子」,反觀今日取得外國的資助,或會被貶為「外國勢力」,大家便會感到時移勢易,香港的角色已經截然不同,與外國的關係也迥然不同。其實,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與香港,對外國的想法早已有天淵之別。因此,「壹玖肆伍・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」六...
6月16日
bottom of page